2024年3月11日 星期一

多媒體數位教學輔助在國語文課程的運用

 

多媒體數位教學輔助在國語文課程的運用

劉嘉修 整理

  前言

 

    隨著科技的進步發展日新月異,改變了資訊的流通與環境,而且這改變愈來愈快,同樣的也漸漸地改變我們的教育、學習環境。電腦與網路擁有便利性、時效性、開放性、多樣化、個別化與互動性等等的特性,近年來教育部也積極的推展,將資訊科技應用於教育上。政府將自111年起投入經費117億元,連續4年總預算達200億元,針對全國中小學1年級至12年級全面推動數位學習精進計畫,達成「班班有網路 生生用平板」的目標。隨著教育部完備數位學習環境、推動「中小學數位學習精進方案」,教師在思考要教導孩子哪些能力後,選擇相應輔助的數位教材和工具,能達到活化教學、提升學習成效的目的。

    教學環境的改變,因此教師也要具有運用數位多媒體來輔助教學的能力。本文以在高英工商目前的教學環境裡,國語文課程的教學過程中,如何運用多媒體數位教學來輔助並提高教學成效。

 

  多媒體工具-因材網介紹

 

    多媒體數位教學輔助在國語文課程的運用是指在國語文教學中運用多媒體教材,著重培養學生的說話與聆聽能力,並將國語文教材整合並融入日常生活會話中,這有助於提升學童的興趣及學習效果。

    教育部數位內容充實計畫主要為數位內容開發及補助縣市學校採購數位內容及教學軟體,以學生願意讀、感興趣、易理解,可學習到教材中的知識為前提,透過公私協力及部會合作開發多元化數位內容,包括發展學科課程及非典型課程,以影音、遊戲式、虛擬實境、模擬互動等形式呈現,並建立優質數位內容採購機制,讓教材更生動、教學更多元。

    教育部開發的因材網數位平台是個很好的數位學習工具。目前因材網具有以下幾項功能:

一、知識結構學習

    學生在平台上可以完整的看到一到九年級能力指標的知識地圖,也可以更進一步地探索每個能力指標內具體的概念呈現。每個概念節點中的教學媒體,皆由現職教師進行編製與錄音,學生在觀看時,可同時在線上作筆記與發問,提供一些不敢發問的學生與教師溝通的管道,其他的學生也可以協助回答問題,增加同儕互動。同時,每個概念節點也提供診斷試題,提供學習後挑戰,教師也可藉此了解學生學習進展。

二、智慧適性診斷

    在施行適性學習時,能先透過適性診斷的功能,掌握學習的弱點,能讓學習成效事半功倍。本系統使用之適性測驗技術,學生平均可以節省4050%的題數,即可有效率地完成診斷測驗。學生在測驗後,可以立即得到診斷回饋,知道那些地方需要加強補救,也有練習題供自我檢核。而診斷結果也會按照結構系統性的呈現,提供學生個人化的補救學習路徑。

三、互動式學習

    互動式學習,包含國語文、數學、自然及對話式教學。

提供對話式智慧家教教學系統,為模擬真人教師和教學策略的智能教學系統,它可以針對學習者輸入的對話內容做出有效的、像真人教師一樣的反應。主要目的是希望學習者在面對每個問題或是概念都能藉由系統不斷的引導,更清楚的了解,並藉由操作過程,建構學生完整的知識概念。

四、21世紀核心素養

    包含合作問題解決。其中合作問題解決指的是個人具備能夠有效地與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參與者在解決的過程當中,藉由分享能獲得解決方法所必須要有的理解及努力,並共同提出彼此的知識、技巧及努力,以達成問題解決的能力。而全球素養評量範圍涵蓋全球議題與跨文化議題的知識、技能、態度和情意,例如,全球就業力、青少年移動力等議題。此兩項核心素養能力皆符合21世紀核心素養之關鍵能力,亦與我國教育政策相互呼應。

 

  國語文教學的核心

 

    十二年國教國語文課程綱要中,國語文教育從語文能力的培育、文學與文化素質的涵養著手,培養學生表情達意、解決問題與反省思辨的能力。經由國語文教育幫助學生習得現代公民所需之聆聽、口語表達、標音符號與運用、識字與寫字、閱讀、寫作的能力,藉由各類文本的閱讀欣賞與創作,激發創意,開拓生活視野,培養反省、思辨與批判的能力,健全人我關係,體會生命意義,理解並尊重多元文化,關懷當代環境,開展國際視野。

    在課程目標上,以培育語文能力、涵養文學及文化素質,並加強自主行動、溝通互動及社會參與的核心素養為目標。其目標如下:

一、學習國語文知識,運用恰當文字語彙,抒發情感,表達意見。

二、結合國語文與科技資訊,進行跨領域探索,發展自學能力,奠定終身學習的基礎。

三、運用國語文分享經驗、溝通意見,建立良好人際關係,有效處理人生課題。

四、閱讀各類文本,提升理解和思辨的能力,激發創作潛能。

五、欣賞與評析文本,加強審美與感知的素養。

六、經由閱讀,印證現實生活,學習觀察社會,理解並尊重多元文化,增進族群互動。

七、透過國語文學習,認識個人與社群的關係,體會文化傳承與生命意義的開展。

八、藉由國語文學習,關切本土與全球議題,拓展國際視野,培養參與公共事務的熱情與能力。

    所以國語文教學的核心涵蓋了語言、文學、閱讀、寫作、聽力、口語等多個方面。在教學過程中,重點通常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一、語言學習:教師會教授學生語言的基本結構、詞彙和語法,幫助他們建立良好的語言基礎。

二、文學欣賞:教師引導學生閱讀和欣賞各種文學作品,從中感受文字的美感、思想的深度和文化的價值。

三、閱讀能力: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包括理解能力、批判性思考、資訊應用等,讓他們能夠獲取並理解各種文字。

四、寫作技巧:教導學生如何撰寫不同形式的作文,包括記敘文、議論文、應用文等,培養他們的表達能力和邏輯思考能力。

五、聽力與口語:訓練學生的聽力理解能力和口語表達能力,讓他們能夠有效溝通並表達自己的想法。

    總的來說,國語文教學的核心是幫助學生建立良好的語言能力,培養他們的文學素養和文字表達能力,使其能夠在日常生活和學習中運用得心應手。

 

  實際教學運用情況-教學操作模式

 

    目前教室數位教學設備有電視、單槍投影機、投影幕、筆電、網路、平板(每人)、麥克風、喇叭等。在實施多媒體數位教學上是沒問題的。

    目前在教學上運用多媒體數位教學的模式有:

一、影片播放:老師一課程及補充相關資料的需要,播放相關影片,老師穿插講解、提問,刺激學生學習,最後請同學分享。

二、查找資料:全班劃分小組,依據課程提供題目,每一小組分工合作,每人用平板查找資料,整合報告,最後分組發表小組報告。

三、因材網使用:老師在因材網上出任務,同學進去因材網完成任務。老師可以透過數位平台了解學生學習情況。

四、使用APP教學,與同學問答、互動,提高同學參與與學習興趣。

 

  結論

 

    隨著數位工具愈來愈多,加上現今學生的適應性往往比教師還強,老師的重點並非去選擇哪些工具,而是要先調整自己的思維,教師必須先想好學科本質、要教孩子什麼能力後,再來思考要使用什麼數位工具。所以,國語文教學一定要了解教學得核心,數位工具少用是用來輔助教學,刺激學生學習的動力,而不能本末倒置了。

    當思維對了,工具都是其次。尤其數位時代,數位學習其實是孩子的優勢,所以數位學習應該要結合老師和學生的優勢,透過師生相互合作、教學相長,這才符合數位學習的精神。

 

  參考文獻

 

1. 《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國民中小學暨普通型高級中等學校語文領域-國語文》

2. 《因材網介紹》

3. 《數位學習-學習的新趨勢》高瑜璟 高師大資訊教育研究所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