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英高級工商職業學校國語文科教案
單元名稱 |
第四課 桃花源記 |
班 級 |
技高、實用、建教一年級 |
人 數 |
|
||
教材來源 |
國文(一上) 東大出版社 |
時 間 |
160分 |
授課教師 |
|
||
學習內容 |
Ab-V-1字形和字音。 Ab-V-2字詞的意義和使用。 Ab-V-3詞的組成方式。 Ac-V-1句的意義。 Ac-V-2常用的句型。 Ad-V-1篇章的意義。 Ad-V-2篇章的組織。 Ad-V-3篇章的表現。 Ba-V-1記敘的元素。 Ba-V-2敘述方式。 Ba-V-3摹寫手法。 Cb-V-1制度、風俗等社群文化認知。 Cc-V-2人文、藝術等精神文化認知。 |
||||||
學習目標 |
一、認識陶淵明的生平及作品風格。 二、了解桃花源的情境及其象徵意義。 三、學習白描手法及完整敘述故事的寫作技巧。 |
||||||
教學方法 |
講授法、提問法、讀書指導法、發表法 |
||||||
教 學 目 標 |
單元目標 |
具體目標 |
|||||
一、認知方面: 1. 能運用獨立閱讀的能力,欣賞及應用各種文學作品、文字資訊,掌握當代課題。 2. 能認識文章的各種表述方式、主旨、取材、 結構及作者的生命態度,增進思辨與博學 的能力。 二、技能方面: 3. 能選擇適當的語辭, 透過表情、肢體語言的組織技巧,條理清 晰的表達個人觀點。 4. 能使用流暢、優美的文字寫作,提昇語文在生活與職場的應用能力。 三、情意方面: 5. 能發揮思考與創造的能力,整理並記錄個人 生命經驗,展現具有風 格與價值觀的作品。 6. 能經由觀摩、分享與欣賞,培養良好的寫作態度與興趣,增加人文美感素養。 |
1-1引導學生思索生在現代社會,所謂的「幸福生活」及「理想世界」究竟是什麼面貌 1-2引導學生思考人權維護與形塑理想社會的關聯性,並珍惜人權的價值。 2-1陶淵明是第一個以田園為素材大量描摹生活之美的詩人,透過親身實踐,將田家生活的甘苦轉化成自我生命的理念價值,深深影響後世如孟浩然、韋應物、范成大等文人。 2-2學生能認識作者詩篇歌詠著田園自然之美,風格樸素自然,意境深遠且韻味雋永。 3-1學生能學習作者融合志節與理趣,在客觀事物中融入強烈的主觀情思,表面看似只寫自然景物,實則有所寄託。如作者常用松、菊、雲、鳥等物象並予以人格化,表現出自己勁節、堅貞和喜愛自由等個性。 4-1學生能掌握真假結合,虛實相生的寫作技巧,進一步強化了桃花源此理想世界的縹緲,以及對現實生活的諷刺。 4-2學生能使用白描,塑造情境,運用清新樸實的語言描繪心目中的理想境界。 5-1人們對理想世界的憧憬,是否投射了對現實環境的不滿,由此讓學生探究生命本質、人生意義的課題。 5-2學生能省思目前所居住之生活環境,並藉由生命經驗描寫出心目中理想世界藍圖。 6-1引導學生思考人權維護與形塑理想社會的關聯性,並珍惜人權的價值。 6-2學生能領略陶淵明的人生思想深受儒、道、佛三家影響,體現在不拘泥於禮法的空虛形式、不與當時變調頹廢的玄學名士同流及詩文偶見佛家之「無常」、「無我」思想,可也從未遁入禪理抑或流於迷信。 |
||||||
教 學 重 點 |
1.使學生能認識作者所處當代環境及面對此環境之人身哲學與態度。 |
||||||
2.使學生能使用白描手法展現虛實合一的寫作風格。 |
|||||||
3.學生能了解世界動態,及面對目前環境該如何自處。 |
|||||||
4.生命教育議題之融入。 |
|||||||
5.人權教育議題之融入。 |
|||||||
|
|||||||
評量內容 |
一、定期考查佔60%,其中分成二部份: 1.紙筆測驗佔50%。 2.平時成績佔50%,分成三個部份: (1)出席率 (2)作業成績 (3)上課綜合表現 二、平時成績佔40%(包含全學期上述(1)、(2)、(3)平均成績) |
||||||
教學省思 (下次教學我應該…) |
|
||||||
高英高級工商職業學校國語文科教案
單元名稱 |
第六課 師說 |
班 級 |
正規、實用、建教一年級 |
人 數 |
|
||
教材來源 |
國文(一上) 東大出版社 |
時 間 |
200分 |
授課教師 |
劉嘉修 |
||
學習內容 |
Ab-V-1字形和字音。 Ab-V-2字詞的意義和使用。 Ab-V-3詞的組成方式。 Ac-V-1句的意義。 Ac-V-2常用的句型。 Ad-V-1篇章的意義。 Ad-V-2篇章的組織。 Ad-V-3篇章的表現。 |
||||||
學習目標 |
1-V-1能養成良好的聆聽態度,擷取完整資訊。 1-V-2能從聆聽中,釐清自我認知,啟發解決問題的思辨能力 1-V-3能適切掌握講者的核心內容,增進溝通能力。 2-V-1能清楚瞭解說話的目的、對象、場合,恰如其分的表達。 2-V-3能選擇適當的語辭,透過表情、肢體語言的組織技巧,條理清晰的表達個人觀點。 4-V-1能因應日常或文化接觸,透過自主學習儲備識字量。 4-V-2能具備文字結構、書體字型的認知,應用於書寫需求。 5-V-2能認識文章的各種表述方式、主旨、取材、結構及作者的生命態度,增進思辨與博學的能力。 6-V-2能發揮思考與創造的能力,整理並記錄個人生命經驗,展現具有風格與價值觀的作品。 6-V-3能使用流暢、優美的文字寫作,提昇語文在生活與職場的應用能力。 |
||||||
教學方法 |
講授法、提問法、讀書指導法、發表法
媒體教學法 |
||||||
教 學 目 標 |
單元目標 |
具體目標 |
|||||
四、認知方面: 1. 認識作者韓愈。 2. 認識唐宋古文八大家以及古文運動 3. 了解師說在文學史上地位影響。 4. 了解題課文內容近而引發討論。 5. 認識本課生難字詞。 五、技能方面: 6. 認識韓愈與唐代古文運動 7. 學習文章的錯綜變化之美,完成共學活動 8. 培養終身學習的精神,體會師說寓含的哲理。 六、情意方面: 9. 培養主動學習之態度以及尊重之道理,培養多元思考的器度。 10. 培養學生閱讀的興趣。 |
1-1介紹作者生平、文學創作,及師說一文的創作背景。 2-1介紹唐宋古文八大家分別為誰以及簡單生平介紹。 2-2說明古文運動的發展。 3-1能說師說在中國文學史上的地位及對後代詩歌的影響。 3-2 《師說》是唐代韓愈在古文運動中的一篇力作,闡述從師求學的道理,諷刺恥於相師的世態,教育了青年,起到了轉變風氣的作用。 4-1講解課文,並引導學生培養終身學習的精神。 4-2講解課文結構及修辭技巧。 4-3課文賞析、延伸閱讀。 5-1能運用正確的語音、語調朗讀課文。 6-1能清楚知道古文運動發展 6-2能說出古文八大家分別人物。 7-1能辨別文章句意。 7-2以小組討論完成共學。 8-1能感受本文說理文自然以說理為主,但是,感人心者莫先乎情。韓愈是深通箇中三昧的。就本文說,作者在說理中抒情,在抒情中說理,具有「一唱三嘆」之妙。 9-1能體會文中對於學習這件事的轉折演變,以及韓愈在當時士大夫以從師為恥的風氣下,力挽狂瀾;不但重建了教師的定位和專業,也使儒家思想和古文運動逐漸被重視。 10-1能激發學生主動閱讀的動力。 |
||||||
教 學 重 點 |
一、認識韓愈的生平及文學成就。 |
||||||
二、了解韓愈寫作本文的時代背景,以及提倡師道的原因。 |
|||||||
三、學習藉由對比事例強化論點的寫作技巧。 |
|||||||
四、體會從師問學的目的與意義,進而培養正確的學習態度。 |
|||||||
|
|||||||
|
|||||||
評量內容 |
一、定期考查佔60%,其中分成二部份: 1.紙筆測驗佔50%。 2.平時成績佔50%,分成三個部份: (1)出席率 (2)作業成績 (3)上課綜合表現 二、平時成績佔40%(包含全學期上述(1)、(2)、(3)平均成績) |
||||||
教學省思 (下次教學我應該…) |
|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