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智圖在國文教學上的應用
壹、前言
108學年度一年級適用《108課綱》,東大圖書公司皆有附各課之心智圖在習作本上,可供老師應用及學生學習。心智圖在之前的國語文教學上並不普遍,因此,想要好好地把心智圖應用於國語文的教學上,必須先懂心智圖。所以這次的研習首先以了解心智圖及其製作原則、步驟,再來練習心智圖的製作,在練習畫心智圖的過程中熟稔資料的系統化、結構化,對於教學上會有很好的助益。再進一步教會學生懂心智圖,看得懂又懂得應用心智圖這工具,在學習及思考上都能提升效果。對於學生這是一個思維的能力,不論是現在或未來都能用到的能力。
心智圖(英語:Mind Map),又稱腦圖、心智地圖、腦力激盪圖、思維導圖、 靈感觸發圖、概念地圖、或思維地圖,是一種圖像式思維的工具以及一種利用 圖像式思考輔助工具來表達思維的工具。教育部於2008年也出版了《心智圖法國語文教學教師手冊》,讓教學內容更有結構,提升學生的學習成效。南一書局則是在國中國文閱讀教學中,精選兩篇文章,以心智圖的方式編製成教師教學手冊以及投影片,來加強學生的思考及寫作能力。(LENS中華學習體驗分享協會網站)
貳、正文
一、心智圖簡介
(一) 發明源起:
東尼‧博贊(Tony Buzan)是一位傳奇性的人物,在1970年代發明了 Mind Mapping 心智圖法,藉由這套以視覺為導向的圖法,利用類似樹狀神經的線條構圖層次,結合思維上的語言關鍵字詞和具體彩色圖象,創造出一個更為接近自然、自由開放的心智活動工
具。學過這套工具技法的人,無不認為它的趣味性、活潑性、和邏輯性,是20世紀最重要的發明之一。
(二) 運用廣泛:
心智圖延伸向許多不同形式發展,同時也在包括學習、腦力激盪、教育、文檔規劃在創意、記錄筆記和工程圖表等場合中廣為應用。而許多世界級的大企業,諸如IBM,Apple,Disney,Toyota...等都將心智圖列為重要的培訓課程,藉以提升員工的思考力及創意。
心智圖就像瑞士刀一樣的多功能,不同的人可以應用心智圖在不同地方
(三) 心智圖法的四大運用原則:
心智圖法非常重要的四個運用原則分別是「關鍵詞」(Key Word)、「放射性結構」(Radiant Thinking)、「顏色」(Color)與「圖像」(Picture/Image)。正確掌握這四大運用原則,才能繪製出真正具有效果的心智圖!
1、關鍵詞
(1) 詞性:最主要的是名詞,動詞次之,輔以必要的修飾詞。
(2) 數目:每一線條上的關鍵詞,以一個語詞為原則。只有整理文章筆記時,碰到書名、篇名、章節名稱、專有名詞、特定不可切割的概念等,才允許將二個以上語詞寫在同一線條上。對文章內容的重點筆記,仍盡量掌握一個語詞的原則,讓資料統整更具自由度與結構性。
2、放射性結構
(1) 中心主題:從思考主題、討論問題或筆記題目,做為向四周延展的核心。
(2) 階層結構:樹狀結構的形式可以是分類的結構,也可以是因果的關係;網狀脈絡則應用在表示不同的樹狀結構之間,有重複出現的資訊,或彼此是有關聯性的場合。
(3) 特徵屬性:工作計畫、問題分析、事實描述等場合,偏向使用邏輯聯想;而創意發想或創意寫作等場合,則偏向自由的聯想。
3、顏色
(1) 線條的顏色功能,除了在視覺上區分不同主題、類別之外,最主要是透過色彩表達自己對某一主題、類別的感受性,來激發創意或對內容的記憶。
(2) 圖像盡可能使用三種以上顏色,或藉由與線條、文字不同的顏色,達到吸引目光的目的,增進記憶的效果。
4、圖像
(1) 位置:在特別重要的關鍵字旁邊或上面加上圖像,以凸顯重點所在。
(2) 象徵:在重點處加上的圖像,必須要能代表或聯想到重點內容的意涵。
(四) 五個步驟學會心智圖思考法
1、確立文章主題,主題在中央,儘量以圖像方式表示。
2、分段落(或分類),從右上角畫出第一個支節,第一層主標題的線由粗到細繪製,第二層之後的重點內容直接畫細線即可。依序畫出第二個、第三個支節。呈現出放射狀的結構。不同段落中內容有相關,可畫關係連結線。
3、色彩(分段類),將心智圖上色,一個支節一種顏色。另外,有畫插圖的地方也可顏色。
4、關鍵字詞,文字寫在線條的正上向,文字的選擇以名詞為主、動詞為副,再加上必要的形容詞與副詞。
5、重點插圖,插圖要與內容有關連性,針對必要的地方加上圖像。
資料來源:http://www.iomm.com.tw/mobile/learn.asp?id=64
(五)圖解「心智圖法」:
以下就以「心智圖法」為中心主題製作一張心智圖,呈現它各個角度的思維看法,可以直接當作是一個範例,來了解什麼是心智圖法。
資料來源:https://actsmind.com/blog/resource/mindmapping
二、國文教學上的應用
(一)教師備課及教學
教師備課可運用心智圖把作者、課文系統化、結構化,教學時再將經過系統化結構化的內容有順序的講解,將有助於教學的效果,並提高學生的理解及記憶。
(二)課文教學應用時機
國文教學有四大活動,依序是準備活動、發展活動、綜合活動、追蹤活動等。教師講課可選擇發展活動或綜合活動中進行,發展活動時可應用在作者及課文上,綜合活動可應用在深究與鑑賞部分。
(三)以〈岳陽樓記〉為例
1、作者范仲淹-心智圖:
在發展活動上應用在作者時,可依作者范仲淹資料分類有名號、生平、文學成就及著作等,再由分類細項介紹說明。
2、岳陽樓記心智圖:
在發展活動上應用在課文時,可依課文段落作為分類,依第一段作記緣由、第二段略寫岳陽樓景觀、第三四段遷客騷人的雨悲晴喜及第五段超越得失,胸懷天下等五段依序分段講述,或先介紹五大段的結構,再分段講述。
3、作者與賞析心智圖:
在綜合活動時可應用在深究與鑑賞部分。因作者與課文都已講解完畢,學生已有一個整體的概念,所以在進入深究與鑑賞部分,探討文章的聯絡照應、章法結構、文意闡發、思想情操等,此時運用心智圖有系統地呈現,既可複習又可加深學生的整體印象及記憶。
(四)以下列舉〈晚遊六橋待月記〉、〈燭之武退秦師〉心智圖的練習成果
1、〈晚遊六橋待月記〉作者與賞析心智圖(習作本):
2、〈晚遊六橋待月記〉作者袁宏道-心智圖:
3、〈晚遊六橋待月記〉課文-心智圖:
4、〈燭之武退秦師〉出處《左傳》-心智圖:
2、〈燭之武退秦師〉課文-心智圖
叁、結論
簡單來說,「心智圖法」就是一個很好用的思考工具及學習工具,而且簡單、易用、提綱挈領、容易記憶等多種優點。在國語文的教學上可應用轉化及創發兩種方法,1、轉化是將已有的書面資料內容轉化為心智圖,使內容以有系統、有層次的、有結構的展現,所以在課本範文及作者的學習、理解及記憶都很有幫助。2、創發能闡釋個人的想法,在思考、發想及創意上更展現它的功能,所以運用在作文的寫作上也非常好用。總之,學會「心智圖」對老師的教學、學生的學習都很有幫助。這是一種帶得走的能力,對學生的未來的學習及工作都會很有幫助。
肆、引註資料
1、(LENS中華學習體驗分享協會網站)
2、「孫易新心智圖法」及附上原文連結。
https://www.mindmapping.com.tw/knowledge_details.php?id=573
3、XMind – 數位心智圖法最佳工具軟體網站
資料來源:https://actsmind.com/blog/resource/mindmapping
4.東大圖書公司技術型高中國文2、國文3心智圖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