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2月23日 星期二

4.精進教學教材-分組合作教學

 

高英高級工商職業學校分組合作教學教師自我檢核表

授課日期

1091231

授課時間

第 二 節

授課地點

教室

授課教師

劉嘉修

授課班級

餐2-1

班級人數

33

分 組 數

5

科目名稱

國語文3-第五課、第九課

教師簽章

 

公開觀課

□是    █否

學生上課

討論主題

一、探春針對大觀園舊有的財務制度提出那些改革? (節流) (開源) (第一組討論主題)

二、一名出色的領導者多半具備1.妥善決策2.客觀公正3. 承擔責任4. 重視福利5. 謹慎周密等特質。起你判斷文中探春的行為是否呼應這些特質?並說明探春是否具備領導者的風範? (第二組討論主題)

三、中國古典長篇小書《西遊記》、《水滸傳》、《三國演義》、《金瓶梅》、《紅樓夢》介紹。(選三本) (第三組討論主題)

四、柳宗元介紹。(第四組討論主題)

五、柳宗元作品《種樹郭橐駝》介紹。(第五組討論主題)

六、柳宗元作品《三戒》介紹。(第六組討論主題)

 

學生學習成長特色

1.同學經過相互討論,加強同學對課文文意的思考及瞭解。

2.透過分組相互討論,學生能提出學到的知識及觀點,學生會有成就感。

3.透過分組合作,學習情況較良好的能帶動學習較慢的同學。

4.在討論過程中,學習成效較慢的同學也能提出自己的想法。

授課教師

教學省思

1.可以讓同學們腦力激盪,整合出報告內容,因此學生們的印象會深刻。

2.在分組合作教學的執行過程中,老師必須先規畫主題,並讓學生事先準備,老師要到各組去指導,引導討論方向。

3.給予適時的壓力及獎賞能激發學生的參與度。

教學組長

 

教務主任

 

校長核示

 


 

 


4.精進教學教材-分組合作教學

 

高英高級工商職業學校分組合作教學教師自我檢核表

授課日期

1091228

授課時間

第 四 節

授課地點

教室

授課教師

劉嘉修

授課班級

餐管2-2

班級人數

39

分 組 數

6

科目名稱

國語文3-第五課、第九課

教師簽章

 

公開觀課

□是    █否

學生上課

討論主題

一、探春針對大觀園舊有的財務制度提出那些改革? (節流) (開源) (第一組討論主題)

二、一名出色的領導者多半具備1.妥善決策2.客觀公正3. 承擔責任4. 重視福利5. 謹慎周密等特質。起你判斷文中探春的行為是否呼應這些特質?並說明探春是否具備領導者的風範? (第二組討論主題)

三、中國古典長篇小書《西遊記》、《水滸傳》、《三國演義》、《金瓶梅》、《紅樓夢》介紹。(選三本) (第三組討論主題)

四、柳宗元介紹。(第四組討論主題)

五、柳宗元作品《種樹郭橐駝》介紹。(第五組討論主題)

六、柳宗元作品《三戒》介紹。(第六組討論主題)

 

學生學習成長特色

1.同學經過相互討論,加強同學對課文文意的思考及瞭解。

2.透過分組相互討論,學生能提出學到的知識及觀點,學生會有成就感。

3.透過分組合作,學習情況較良好的能帶動學習較慢的同學。

4.在討論過程中,學習成效較慢的同學也能提出自己的想法。

授課教師

教學省思

1.可以讓同學們腦力激盪,整合出報告內容,因此學生們的印象會深刻。

2.在分組合作教學的執行過程中,老師必須先規畫主題,並讓學生事先準備,老師要到各組去指導,引導討論方向。

3.給予適時的壓力及獎賞能激發學生的參與度。

教學組長

 

教務主任

 

校長核示

 


 

 

認識李商隱及其詩的文學成就、影響

 

認識李商隱及其詩的文學成就、影響

                                                                  

壹、前言:

 

    李商隱詩作意境優美,然而詩旨多隱晦朦朧,歷來研究者對其詩意有眾多的分析詮釋,卻沒有一致的結論。後人認為其詩作有富麗精工、用典繁多、意蘊幽深等特色。尤其他的「無題詩」更是最受重視的一系列作品,而且大量以無題為題作詩,始於李商隱,可見應是有意的創作。其題材均以男女愛情為主線,情感細膩,情思綿長,用詞華麗,語言婉轉,聲調和美。在手法上擅長用隱晦方式,所以有一種朦朧感。不僅有愛情題材的,更有感慨身世的,有描寫朋友交往題材的,更有記錄風流韻事的,與妓女來往之事,內容之複雜,有能說不能說的,故用無題總而概之。這些詩寫得很隱晦,內容或寫愛情,或表面寫愛情而別有所託。至於寄託的內容,多數由於年代久遠、資料不足,難以明確所指為何。李商隱其詩的題材、內容、風格與其生平遭遇是息息相關的,所以對其生平的了解就有其必要性。以下將會對李商隱其人做一介紹,再介紹其文學成就及影響。

 

貳、正文

 

一、李商隱基本資料

 

    李商隱(812年-858年),字義山,號玉谿生、樊南生,是晚唐詩人。籍貫懷州河內(今河南沁陽市)。生於唐憲宗元和七年,卒於唐宣宗大中十二年,年四十七。其詩作文學價值很高,他和杜牧合稱「小李杜」,與溫庭筠合稱為「溫李」,與同時期的段成式、溫庭筠風格相近,且都在家族裡排行十六,故並稱為三十六體。在《唐詩三百首》中,李商隱的詩作佔廿二首,數量位列第四。

 

二、李商隱生平簡介

   

() 貧苦的少年生活

 

    李商隱家庭雖是代為官,但都只是做縣令、縣尉一類的地方官。穆宗長慶元年(八二一),李嗣去世,十歲的李商隱隨母親回到故鄉,他的叔父李房也在期間來到鄭州。李房博通五經、善小學,李商隱就隨叔父讀書,學習古文,他的學識及文章因此打下厚實的基礎。低微的家庭地位與艱難的生活,促使他發憤學習,希望藉由科舉改善家境。

    李商隱守喪期滿,迫於現實生活,搬到比較容易找工作的洛陽,受雇抄寫文書,幫助一家生計,這時他才十三歲。文宗太和元年(八二七),他得到機會,上呈文章給令狐楚請求指點,希望能獲得賞識,而令狐楚也確實看出他具傑出文才,他的命運從此出現重大轉變。令狐楚是政壇顯貴的人物,詩及駢文俱佳。太和四年,令狐楚出任鄆州(今山東省鄆城縣)刺史、天平軍節度使,他一直記著才華高卓的李商隱,便藉這個機會徵辟他為節度巡官,掌理文書工作,同時讓他與兒子們一起讀書。其中,令狐綯與李商隱最為交契。

    中唐時,韓愈、柳宗元雖然發起古文運動,然唐代章表奏議等行政公文還是使用駢體文,令狐楚是其中能手。為了培養李商隱處理文書的能力,令狐楚教導他寫作駢體文,因而造就李商隱成為駢文大家。在生活上,令狐楚待他如子,給他經濟上很大的幫助;在學識上,令狐楚又是他的尊師,這樣的恩情,李商隱銘刻五內。文宗開成二年(八三七),令狐楚去世,他在奠相國令狐公文表達傷情:「古有從死,今無奈何。」說自己雖然不能像古人那樣追隨令狐楚於地下,卻滿懷無可奈何的哀痛之情。

 

() 科舉屢遭挫敗

                                                                                

    李商隱科舉非常不順,經歷過兩次挫敗。第一次在文宗太和六年(八三二),時年二十一歲,不受主考官賈餗賞識,慘遭挫敗。迫於現實生活所需,李商隱只好又入令狐楚幕下任職。隔年,令狐楚罷幕,回朝高任吏部尚書,李商隱暫時失業,歸居故鄉鄭州。太和八年,他再次應舉,又不得主考官崔鄲的賞識而落第。蕭澣與令狐家交情很好,就推薦李商隱到兗海觀察使崔戎的幕下任職,然而不久,崔戎病死罷幕,李商隱又失所依。這些挫敗令李商隱產生出世的念頭,便隱居到玉陽王屋山的玉谿修道學仙,自號「玉谿生」。這段時期,他常與永道士、彭道士、玄微先生、白道者、宋華陽姐妹等人交往,因而對女道士的生活及心靈有細微的觀察、體會,並寫成詩,如碧城三首、銀河吹笙等。

    文宗開成二年(八三七),李商隱二十六歲,或許是不甘就此遁跡山林,便第三次應舉。這次的主考官為高鍇,很重視人情關係,令狐綯與高鍇交情很好,便主動向高鍇稱揚李商隱的才學。高鍇得到令狐綯的暗示,盡力拔擢李商隱,李商隱才終於登第進士。就在前一年,令狐楚又離朝出任興元(今陝西省漢中市南鄭縣)尹、山南西道節度使,李商隱考上進士後應令狐楚的徵召,到興元去擔任幕僚。然而這時候,令狐楚已臥病,李商隱剛到興元,令狐楚就過世了。他非常哀痛,奉著令狐楚的靈柩,回到京師長安。

    李商隱在進士及第隔年春季參加關試,應博學宏辭科,不幸落選。開成四年,他再應關試,終登博學宏辭科,正式踏入宦途,第一個官職是祕書省的校書郎,為九品小官,從此一生輾轉於各節度使幕府的僚吏間,不得大用,故其詩時有不遇之悲。

 

() 婚姻捲入牛李黨爭

 

    李商隱的婚姻幸是夫妻感情很好,給了他心靈的快樂。不過也讓他從此陷入牛李黨爭的泥沼中,帶來現實上的挫折。

    開成二年,文宗照例在都城近郊的曲江賜宴新科進士,稱為「曲江宴」。李商隱就在這個場合中結識當朝權貴王茂元的女兒。王茂元雖然賞識李商隱的才華,卻不贊同他與女兒的親事,主要原因可能是李商隱乃令狐楚栽培的人。當時,以牛僧孺為首的牛黨正與李德裕為首的李黨權力鬥爭,即唐代史上有名的「牛李黨爭」。令狐楚為牛黨大員,王茂元卻是李黨要角,雙方是敵對陣營,王茂元當然不可能贊成這門婚姻。

    至於王家千金的態度,一般推想其欣賞李商隱才華,且對兩人的情感堅定。當時經由韓瞻及王茂元的姻親李十將軍幫忙說情,王茂元終於應允女兒嫁給李商隱。李商隱與王氏就在開成三年初春成婚,而令狐楚已於前一年病逝。當時,王茂元正好出任涇原(在今甘肅省)節度使,便替李商隱安排了僚佐的職務,但其實王茂元一直從未真心拔擢過他。在李商隱向王家求親的時候,令狐楚仍然對他很好,還徵召他到興元幕任職。不過令狐綯對於不久之前才幫李商隱獲得主考官高鍇的拔擢,李商隱卻剛進士及第,就急著向政敵王茂元家求婚,心裡感到不痛快,因此對李商隱漸漸冷淡。

    這樣兩面皆不討好的狀況,導致李商隱在朝堂上遭受兩黨排擠。這段由婚姻帶來黨爭之害的隱痛,就讓後世李商隱詩集的箋釋者多認為,他所獨創描寫男女豔情的「無題詩」,以及一些雖有題目卻過於簡略而形同無題的作品,是以比興手法,言外寄託與令狐、王氏兩家的恩怨是非。

 

() 一生宦途坎坷,輾轉各幕府僚吏之間

 

    李商隱通過博學宏辭科考試後,正式取得作官的資格,授為祕書省校書郎,從此踏上宦途,卻一直輾轉在各幕府的僚吏之間,為主官料理行政文書。他的文集有幾百篇表、狀、啟、祝文、祭文、序、書、碑銘等駢體文,皆為人代筆之作,正是僚吏職務的成果。

    李商隱調補弘農(在今陝西省)縣尉,掌理刑獄。由於他寬待死刑犯,忤逆觀察使孫簡之意而被免職,幸好後來觀察使換成姚合,令他恢復原職。隔年,他辭去縣尉,改任從調,而宰相楊嗣復也出為湖南潭州刺史,充湖南都團練觀察使。楊嗣復為牛黨要員,與令狐綯交情很好,李商隱在令狐綯的推薦下,到楊嗣復幕中任職。再隔年,武宗會昌元年(八四一),楊嗣復被貶為潮州刺史,李商隱只好回到京都,卻沒有新的出路。會昌二年(八四二),王茂元已出為忠武軍節度使、陳許(在今河南省)觀察使,就徵辟李商隱為掌書記,這一年,他書判拔粹(書法、文章優等),授為祕書省正字,重回京官。然而校書郎是九品上階,正字卻是九品下階,京官越做越小,更讓他悲傷的是,母親過世了。他守喪到會昌四年,奉母歸葬故鄉懷州,不久移家永樂(在今山西省),從此閒居四年。長子袞師就在這段閒居時期出生,在寂寥、苦悶中,為他帶來些許歡笑。

    宣宗大中元年(八四七),李商隱又出來作官。大中元年到二年,他到偏遠的桂林擔任桂管觀察使鄭亞的掌書記。大中二年,鄭亞被貶為循州刺史,李商隱只好回到京師。隔年,又遠赴徐州(在今江蘇省),應武寧軍節度使盧弘正的徵辟,擔任判官。直到大中五年(八五一),盧弘正病死,他又回到京都。這時他已四十歲,還輾轉各地,浮沉在幕僚之間;相較之下,與他一起長大的令狐綯卻已於去年拜相。令狐綯對他婚於王氏,靠向政敵王茂元那一邊,雖然很不諒解,卻也還不至恩斷義絕,仍然有限度的幫著他。李商隱從徐州回京,又暫時失業,令狐綯念在舊誼,安排他擔任太學博士,這是與政治權力距離比較遠的清望之職。

    不久,柳仲郢出為東川節度使,徵辟李商隱為掌書記,妻子卻在這時去世了。當年由於王氏的真情堅持,兩人才締結婚姻,李商隱對於沒能讓妻子享受幸福的日子,感到愧疚悲痛。大中六年,他滿懷傷痛地處理好喪事,揮別長安,走到散關時,已是大雪紛飛的初冬了。大中六年到十年,李商隱都在東川幕中,柳仲郢很賞識他,給他優厚的待遇,物質生活比以前充裕多了。但自從踏上宦途,就一直羈旅他鄉,寄人幕下,使得鄉愁和失意之悲始終在李商隱內心糾結不散。大中十年(八五六),柳仲郢因東川的政績好,得以調任入朝擔任兵部侍郎兼御史大夫,李商隱也隨之回到長安。這時他已四十五歲,苦於眼疾,心志消沉,便再度尋求宗教信仰寬解心靈,不過他不再信仰道教,而改信佛教。大中十二年(八五八),李商隱歸居故鄉鄭州,沒多久就臥病不起,永別人世,享年不過四十七歲。

 

三、李商隱詩的文學成就

 

李商隱通常被視作唐代後期最傑出的詩人,其詩風受李賀影響頗深,在句法、章法和結構方面則受到杜甫和韓愈的影響。王安石云:「唐人知學老杜而得其藩籬者,惟義山一人而已。」李調元《雨村詩話》認為:「學杜而處處規,此笨伯也,終身不得升其堂,況入其室。唐人升堂,惟李義山一人而已。」葉紹蘊《石林詩話》云:「唐人學老杜,為商隱一人而已;雖未盡造其妙,然精密華麗,亦自得彷彿。」有部分評論家認為,在唐朝的優秀詩人中,他的重要性僅次於杜甫、李白、王維等人。就詩歌風格的獨特性而言,他與其他任何詩人相比都不遜色。讚賞李商隱詩歌和批評他的人,所針對的都是他鮮明的個人風格。

根據劉學鍇、余恕誠的整理研究,李商隱流傳下來的詩歌共594首,其中381首已經基本確定了寫作的時間,213首無法歸入具體的年份。此外,還有十來首懷疑是李商隱的詩作,不過證據欠充分。

 

() 題材

    從題材來看,李商隱的詩歌主要可以分為幾類:

 

1. 政治和詠史

 

    作為一個關心政治的知識分子,李商隱寫了大量這方面的詩歌,留存下來的約有一百首左右。其中《韓碑》、《行次西郊作一百韻》、《隨師東》、《有感二首》等,是其中比較重要的作品。李商隱早期的政治詩指陳時局,語氣嚴厲悲憤,又含有自我期許的意味,很能反映他當時的心態。在關於政治和社會內容的詩歌中,借用歷史題材反映對當代社會的意見,是李商隱此類詩歌的一個特色。《富平少侯》、《北齊二首》、《茂陵》等,就是其中的代表。

 

2. 抒懷和詠物

 

    李商隱一生仕途坎坷,心中的抱負無法得到實現,於是就通過詩歌來排遣心中的鬱悶和不安。《安定城樓》、《春日寄懷》、《樂遊原》、《杜工部蜀中離席》是流傳得較廣的幾首。值得注意的是,這類內容的作品中許多七言律詩被認為是杜甫詩風的重要繼承者。

 

3. 感情詩

 

    包括大多數無題詩在內的吟詠內心感情的作品是李商隱詩歌中最富有特色的部分,也獲得了後世最多的關注。《錦瑟》、《燕台詩》、《碧城三首》、《重過聖女祠》等,保持了與無題詩類似的風格。而《柳枝五首》、《夜雨寄北》、《悼傷後赴東蜀辟至散關遇雪》等,則反映出李商隱感情詩另一種風格的意境。他本人在《上河東公啟》中稱:「至於南國妖姬,叢台妙妓,雖有涉於篇什,實不接於風流。」

 

4. 應酬和交際

 

    在李商隱用於交際的詩作中,寫給令狐綯的幾首(《酬別令狐補闕》、《寄令狐郎中》、《酬令狐郎中見寄》、《寄令狐學士》、《夢令狐學士》、《令狐舍人說昨夜西掖玩月因戲贈》)特別引人注意,為解釋他與令狐綯的關係提供了直接的證據。

 

() 風格

 

    李商隱擅作七律和五言排律,七絕也有不少傑出的作品。清朝詩人葉燮在《原詩》中評李商隱的七絕「寄託深而措辭婉,實可空百代無其匹也。」

    李商隱一生糾纏於政治鬥爭,與大量的戀愛痛苦中,養成感傷抑鬱的性格。作品中多諷刺意味,大半借託史事,寄其弔古傷今之意。其愛情詩手腕高妙,嚴肅而不輕薄,清麗而不浮淺,詞藻華麗,並且善於描寫和表現細微的感情,葉嘉瑩認為李義山的詩感受精微銳敏、心意窈眇幽微,足以透出於現實之外而深入於某一屬於心靈之夢幻的境界。

    而詩評者大書特書的「晦澀難懂」,可能是因為李商隱的戀愛多半是與女道士、婢女等「不足為外人道」者。李商隱的格律詩繼承了杜甫在技巧上的傳統,也有部分作品風格與杜甫相似。李商隱的詩經常用典,而且比杜甫用得更深更難懂,而且常常每句都用典故。他在用典上有所獨創,喜用各種象徵、比興手法,有時讀了整首詩也不清楚目的為何。而典故本身的意義,常常不是李商隱在詩中所要表達的意義。例如《常娥》(嫦娥),有人直觀認為是詠嫦娥之作,紀昀認為是悼亡之作,有人認為是描寫女道士,甚至認為是詩人自述,眾說紛紜。又有如《錦瑟》的「錦瑟無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華年」,有人說是思念自己的青春年華,也有人認為是想念當年與心上人一起歡度的時光,更或者,直觀地思念當年青春的佳人。

    李商隱特好用典的作風,也正好讓他形成了作詩的獨特風格。據宋代黃鑑整理的筆記《楊文公談苑》記載,李商隱每作詩,一定要查閱很多書籍,屋子裡到處亂攤,被人比作「獺祭魚」。明王士楨也以玩笑的口吻說:「獺祭曾驚博奧殫,一篇錦瑟解人難。」(《戲仿元遺山論詩絕句》)批評意見,認為他有時用典太過,犯了晦澀的毛病,使人無法了解他的詩意。魯迅曾說:「玉谿生清詞麗句,何敢比肩,而用典太多,則為我所不滿。」

 

()無題詩

 

    李商隱以無題詩著名。且大量以無題為題作詩,始於李商隱,可見是有意的創作。根據《李商隱詩歌集解》裡所收詩歌的統計,基本可以確認詩人寫作時即以《無題》命名的共有15首:《無題》(八歲初照鏡)、《無題》(照梁初有情)、《無題二首》(昨夜星辰;聞道閶門)、《無題四首》(來是空言;颯颯東風;含情春畹晚;何處哀箏)、《無題》(相見時難)、《無題》(紫府仙人)、《無題二首》(鳳尾香羅;重帷深下)、《無題》(近知名阿侯)、《無題》(白道縈迴)、《無題》(萬裡風波)

    另有5首在目前通行的詩集中經常被標為「無題」的(五律「幽人不倦賞」、七絕「長眉畫了」、「壽陽公主」、「待得郎來」、「戶外重陰」),經馮浩、紀昀等人考訂,認為多半是由於版本問題而產生的原題丟失情況,並非真正的無題詩。

    有些研究者(如楊柳)認為李商隱詩集中部分有題目的詩也應該屬於無題詩一類,理由是這些詩的題目往往是從詩的首句中取前幾字為題(如《昨日》、《日射》等),或者詩題與內容本身毫無聯繫(如《為有》、《一片》等)。但如果以這樣的標準來看,李商隱詩集中可以歸入無題詩的就有近百首之多。所以此說並沒有得到多數人的支持。

    另一方面,許多人傾向於將《錦瑟》、《碧城三首》、《玉山》等詩與無題詩相提並論,認為它們在寫法和意境有相似的地方,都是通過隱晦的筆觸表現一種微妙複雜的感情。事實上,正是這種一言難盡的情形,使得無題詩吸引了眾多的研究者,都試圖對這些詩的真正含義作出解釋。然而沒有一個人的註解能夠非常令人信服的闡明詩中的涵義。

    馮浩在《玉谿生詩集箋注》總結了前人關於無題詩的箋注工作,從中可以看出諸家觀點之大不同:「自來解無題諸詩者,或謂其皆屬寓言,或謂其盡賦本事。各持偏見,互持莫決。余細讀全集,乃至實有寄託者多,直做艷情者少,夾在不分,令人迷亂耳。」

 

()影響

 

    李商隱的詩的社會意義雖然不及李白、杜甫、白居易,但是李商隱是對後世最有影響力的詩人,因為愛好李商隱詩的人比愛好李、杜、白詩的人更多。在清代孫洙編選的《唐詩三百首》中,收入李商隱的詩作22首,數量僅次於杜甫(38首)、王維(29首)、李白(27首),居第四位。這個唐詩選本在中國家喻戶曉,由此也可以看出李商隱在普通民眾中的巨大影響。

    晚唐時期,韓偓、吳融和唐彥謙已經開始自覺學習李商隱的詩歌風格。到了宋代,學習李商隱的詩人就更多了。據葉燮說:「宋人七絕,大概學杜甫者什六七,學李商隱者什三四。」(《原詩》)北宋初期的楊億、劉筠、錢惟演等人宗法李商隱,經常互相唱和,追求辭藻華美、對仗工整,並刊行了一部《西崑酬唱集》,被稱為「西崑體」,在當時頗有影響。此外,王安石對李商隱也評價很高,認為他的一些詩作(如:《杜工部蜀中離席》)「雖老杜無以過也」(《蔡寬夫詩話》)。王安石本人的詩歌風格也明顯受到李商隱的影響。

    明朝的詩人從前、後七子到陳子龍、錢謙益、吳偉業,都受到李商隱的影響。清朝喜歡寫艷情詩的人更是專學李商隱的無題詩,例如明末王彥泓的《疑雲集》和《疑雨集》。民國時期鴛鴦蝴蝶派小說中的香艷詩也是受到他的影響。

    關於李商隱對後世的影響,可以參看吳調公《李商隱對北宋詩壇的影響》、《李商隱在清代的餘波綺麗》、王玉祥《李商隱對蘇曼殊詩的影響》、王兆陽《論李商隱的詩對詞的獨特風格形成的影響》、劉學鍇《李商隱詩與唐宋婉約詞》等論文。

 

參、結論

 

總的來說,李商隱才華洋溢,是晚唐重要的詩人,尤工七絕、七律,作詩善用典故,修辭精麗,意境幽深委婉,但有時過於晦澀而不易懂。作詩善於用點及造詞精麗也許與他善寫駢文有關,至於意境幽深、晦澀是其內心抑鬱之情的表現。文才、愛情、婚姻、黨爭交織出李商隱一生宦途坎坷,輾轉各幕府僚吏,在政治上的不得志,在撲朔迷離的情愛中痛苦傷感抑鬱,形成他寫詩的風格特色。

    歷來評論家對李商隱詩的評價出入頗大,譽之者過其實,毁之者又失其當。正面評價的有宋初的楊億、劉筠、錢惟演等,尤其楊億讀義山詩「至於愛慕而不能釋手」。而負面評價最主要在於好用典故流於堆積故實,善用象徵而流於隱曲晦澀。金人元遺山論詩絕句:「望帝春心託杜鵑,佳人錦瑟怨華年,詩家總愛西崑好,獨恨無人作鄭箋。」

 

肆、引注資料

 

顏瑞芳主編《國文3》東大圖書公司

張淑瓊主編《唐詩賞析》地球出版社

劉盟潭《李商隱十八首無題詩詮釋策略之研究》碩士論文

維基百科https://zh.wikipedia.org/wiki/%E6%9D%8E%E5%95%86%E9%9A%90

看《聊齋誌異-畫皮》之心得

 

看《聊齋誌異-畫皮》之心得

 

 

    《聊齋誌異》,簡稱《聊齋》,又稱《鬼狐傳》,是清代蒲松齡所著,是中國短篇文言小說的瑰寶。《聊齋誌異》把志怪小說與唐宋傳奇結合,以傳奇小說的手法,處理神怪鬼狐故事,雖屬短篇文言小說,但仍具有志怪及諷刺小說的特質。全書共四百九十一,內容十分廣泛,以描寫花妖狐魅、神仙鬼怪故事聞名,內容看似荒誕無稽,卻深刻反映人世現實,寄託了作者對世態人心的針砭。

    《聊齋誌異》借寓言以諷世,書中狐仙花妖往往情真意潔,較醜陋的世俗人心可愛,深刻反映世道人心。文字簡潔凝鍊,情節委婉曲折引人入勝,且人物形象鮮明。故事來源大致有四方面,一是作者親身見聞,二是友人寄贈,三是改寫前人著作,四是蒲松齡虛構自創。  

    〈畫皮〉出自《聊齋誌異》第一卷第十四則,是《聊齋誌異》中最著名的作品之一,內容寫一女鬼披著人皮,偽裝為美女,且這人皮如衣服般可以脫下來描畫。近年來被改編為電影、電視劇等,膾炙人口,為人所熟悉。

 

    故事的開始,王生一大清早遇見一位獨行的漂亮女子,又帶著包袱,顯然離家出走,又孤身一人,「心相愛樂」也就是心裡起了色心,因而向前搭訕,並幫助她、收留她。但因最初的心思不純,種下日後被女鬼剖腹挖心的後果。

 

太原王生早行,遇一女郎,抱幞獨奔,甚艱于步,急走趁之,乃二八姝麗。心相愛樂,問:“何夙夜踽踽獨行?”女曰:“行道之人,不能解愁憂,何勞相問。”生曰:“卿何愁憂?或可效力不辭也。”

   

    王生帶這女子回家安置,當晚「乃與寢合」就睡在一起了,卻不知大難臨頭了。王生妻子陳氏,懷疑此女的是大戶人家的媵妾,勸丈夫趕走她,但王生不聽。就王生而言,這麼漂亮又這麼溫柔可人又能遂行己願的女人,怎捨得趕走呢?直到有一天,他到市集上遇到一個道士,才稍有懷疑。並後來發現此女為鬼物,而轉求道士拯救。

 

偶適市,遇一道士,顧生而愕。問:“何所遇?”答言:“無之。”道士曰:“君身邪氣縈繞,何言無?”生又力白。道士乃去,曰:“惑哉!”世固有死將臨而不悟者!”生以其言異,頗疑女。轉思明明麗人,何至為妖,意道士借魘禳以獵食者。

 

    鬼物發現王生請道士幫忙很生氣,毀壞道士的拂塵,對王生剖腹取心而去。此後主角轉換為王生妻陳氏。陳氏為王生奔走,道士殺鬼收皮,及陳氏為救王生,受辱於瘋瘋癲癲的乞丐,吃下一大把的痰。

 

市人漸集如堵。乞人咯痰唾盈把,舉向陳吻曰:“食之!”陳紅漲于面,有難色;既思道士之囑,遂強啖焉。覺入喉中,硬如團絮,格格而下,停結胸間。

 

    後來,這一大把的痰從陳氏口中吐出,變成心臟進入王生的胸腔,救活了王生。吃痰這一情結讀來甚是噁心,對,就是噁心。這一把痰就是比喻王生的心,既骯髒又噁心。

 

異史氏曰:“愚哉世人!明明妖也而以為美。迷哉愚人!明明忠也而以為妄。然愛人之色而漁之,妻亦將食人之唾而甘之矣。天道好還,但愚而迷者不悟耳。哀哉!

 

    人啊!總是看不清真實,聽不進忠言,因為被自己的慾望所蒙蔽了。蒲松齡以史傳筆法在故事後面做評論,這正是他透過這些花妖狐魅、神仙鬼怪故事,反映人世現實,對世態人心的針砭。

    就鬼怪而言,鬼怪須要找人替代,「道士曰:此物亦良苦,甫能覓代者,予亦不忍傷其生。」所以用美麗的外表引誘心思不正的人,如果王生沒有心思不正,可能就不會引來妖物的誘惑,也就能免除災禍。而就王生而言,也許正是因為其心思不正才引來鬼物。故事裡王妻陳氏在面對王生既是心思不正,又帶女人回家苟合,在王生被鬼怪剖腹取心之後,還能為了救回丈夫四處奔走,這種情義難能可貴。可是蒲松齡寫道:「愛人之色而漁之,妻亦將食人之唾而甘之矣。天道好還,但愚而迷者不悟耳。哀哉!」在因果業報的觀念下,王生的果報除了自己被剖腹取心之外,竟也由其妻吃人家的唾痰來承擔,才能救回王生。這是在勸諫男人們不要隨便對別的女人有壞心思,不然會報應到你的女人身上。在明代馮夢龍《喻世明言》<蔣興哥重會珍珠衫>中有言:「人心或可昧,天道不差移。我不淫人婦,人不淫我妻」也有類似這種觀念,這一點以現在兩性平權的觀念就值得深思。

 

    在美麗的人皮底下卻是醜惡的鬼怪,然而鬼物如此偽裝,人呢?主角王生因「心相愛樂」而借口幫助也只是私心色慾的一種偽裝,與鬼物有何不同呢?看似美女竟是妖物;看似君子卻心懷不軌;看似骯髒邋遢的乞丐竟是神仙人物。這就是蒲松齡諷刺世人、感嘆世人迷而不悟的悲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