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英高級工商職業學校108學年度第1學期學科教學計畫書
科目名稱
|
國文(五)
|
科別
年級
|
三年級正規班
|
任課
教師
|
國文科教師
|
教材名稱
|
莊文玲、曾一汪、陳禾青、劉珮貞、陳美妃、謝貴美彙編,高職國文(五),龍騰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
學分數
|
3 學分
|
||
教材內容
|
第二課 一桿秤仔
第四課 漁父
第五課 勞山道士
附錄一 馮諼客
第八課 現代詩選
附錄二 裨海紀遊選
高職國文、多媒體教學光碟(龍騰)、自編ppt及其他文字教材
|
每週上
課時數
|
3 小時
|
||
總計上
課時數
|
54小時
|
||||
教學目標
|
一、提高學生閱讀及寫作之能力
二、培養學生閱讀及欣賞淺近古籍及現代詩之能力。
三、啟發學生對文學的興趣及思考。
四、培養學生思考、創造及充份表達意見之能力。
|
||||
教學方法
|
一、範文講解,宜先輔導學生作預習,明瞭課文大意並引起動機。
二、講授時,須注意下列各項之解釋:
1、全篇主旨,體裁及作法。
2、生字之形音義,詞彙之相合及成語典故之出處、用法。
3、內容及段落大意,尤其注意文字運用的技巧。
4、有文言文與語體,文法之異同、詞性及虛字的用法。
三、精選範文以熟讀深思為主;短篇文言文、詩詞、佳句均宜背誦。
四、語體文講解時,應指示全篇主旨,全文結構。並以提問或討論方式進行。
|
||||
評量方式
|
一、每課範文教完後,應作學習效果評量,藉以測知學生學習及自我教學績效。
二、課後作業應完成並繳交批閱。
三、考試:分平時測驗、定期考查。
四、評量方式:隨堂測驗、課後作業、個人生活常規表現、學習精神態度、定期考試評量。
五、評分標準:
(一)平時成績佔40%(含上課態度、隨堂測驗及作業)
(二)一、二次定期考查各佔15%
(三)第三次定期考查佔30%
|
||||
學習預期
成 效
|
單元目標方面:
1. 認知方面:認知各課作者生平足為模範的事蹟,了解各篇文章的主旨與學
習重點,以及文章的延伸意義。
2. 技能方面:學習並實際引用其寫作技巧寫作各種文體。
3. 情意方面:了解各篇文章作者行文所要表達的主旨情感,從實際生活中領
受並加以實踐。
行為目標方面:
1. 可以引述各課作者生平足為模範的事蹟,了解各篇文章的主旨與學習重點,以及文章的延伸意義。
2. 運用文章寫作技巧實際運用於寫作。
3. 從實際生活中領受各篇文章作者行文所要表達的主旨情感並加以實踐。
|
教學進度規劃表
|
||||
週
次
|
單元名稱
|
作業內容
|
評量內容
|
備註
|
第 一 週
|
第二課 一桿秤仔
|
|||
第 二 週
|
第二課 一桿秤仔
|
|||
第 三 週
|
第二課 一桿秤仔
第四課 漁父
|
語文練習、國字注音
、注釋、短文練習
|
評量寫作格式、字體工整、寫作內容正確與否
|
加註:「閱」、教師簽名、批閱日期
|
第 四 週
|
第四課 漁父
|
|||
第 五 週
|
第四課 漁父
|
語文練習、國字注音
、注釋、短文練習
|
評量寫作格式、字體工整、寫作內容正確與否
|
加註:「閱」、教師簽名、批閱日期
|
第 六 週
|
習作檢討
|
|||
第 七 週
|
第五課 勞山道士
|
|||
第 八 週
|
第五課 勞山道士
|
|||
第 九 週
|
第五課 勞山道士
附錄一 馮諼客
|
語文練習、國字注音
、注釋、短文練習
|
評量寫作格式、字體工整、寫作內容正確與否
|
加註:「閱」、教師簽名、批閱日期
|
第 十 週
|
附錄一 馮諼客
|
|||
第十一週
|
附錄一 馮諼客
|
語文練習、國字注音
、注釋、短文練習
|
評量寫作格式、字體工整、寫作內容正確與否
|
加註:「閱」、教師簽名、批閱日期
|
第十二週
|
習作檢討
|
|||
第十三週
|
第八課 現代詩選
|
|||
第十四週
|
第八課 現代詩選
|
|||
第十五週
|
第八課 現代詩選
附錄二 裨海紀遊選
|
語文練習、國字注音
、注釋、短文練習
|
評量寫作格式、字體工整、寫作內容正確與否
|
加註:「閱」、教師簽名、批閱日期
|
第十六週
|
附錄二 裨海紀遊選
|
|||
第十七週
|
附錄二 裨海紀遊選
|
語文練習、國字注音
、注釋、短文練習
|
評量寫作格式、字體工整、寫作內容正確與否
|
加註:「閱」、教師簽名、批閱日期
|
第十八週
|
習作檢討
|
高英高級工商職業學校國文科教案
單元名稱
|
一桿秤仔
|
班 級
|
三年級正規班
|
人 數
|
|||
教材來源
|
龍騰國文(高職版第5冊第2課)
|
時 間
|
250分鐘
|
授課教師
|
國文科教師
|
||
教學內容
|
1.認識賴和的生平經歷。
2.了解台灣新文學。
3.了解側面書寫作結的方式。
|
||||||
教學目標
|
1.認識台灣新文學的內涵。
2.建立解讀小說的書寫技巧。
3.培養相關國學常識。
|
||||||
教學方法
|
講述、討論、問答、撰寫
|
||||||
教學資源
|
教科書、作業本、複習評量、黑板、粉筆
|
||||||
教
學
目
標
|
單元目標
|
具體目標
|
|||||
一、認知方面:
1. 認識賴和的生平經歷。
2. 介紹賴和在台灣新文學上的地
位及其寫作成就。
二、技能方面:
3. 學習以「象徵」與「雙關」表達
主題的手法。
4. 能深度解讀小說中「暗示性」
的書寫的技巧。
5.能了解側面書寫作結的方式。
三、情意方面:
6.體會日據時代人民的悲苦,及先人爭取公平與尊嚴的奮鬥精神。
7.培養學生對弱勢者的關懷。
|
1-1能說明賴和的成長背景及相關的生平經歷。
2-1台灣新文學的內涵及其內容。
3-1 能指出象徵與雙關所有表達的內涵。
4-1能說明何未暗示性的書寫技巧。
5-1能說明側面書寫做結的方式。
6-1能敘述人民悲苦及奮鬥精神。
7-1能協助相關弱勢團體。
|
||||||
教 學 重 點
|
1.引起動機。
|
||||||
2.簡述賴和生平及寫作時代,以及本課題解和作者。
|
|||||||
3.第一~四段課文與注釋解說。
|
|||||||
4.第五~八段課文與注釋解說。
|
|||||||
5.第九~十二段課文與注釋解說。
|
|||||||
6.本文重點歸納,實力評量講解與分析。
|
|||||||
作業及評量內容
|
一、每課範文教完後,應作學習效果評量,藉以測知學生學習及自我教學績效。
二、課後作業應完成並繳交批閱。
三、考試:分平時測驗、定期考查。
四、評量方式:隨堂測驗、課後作業、個人生活常規表現、學習精神態度、定期考試評量。
五、評分標準:
(一)平時成績佔40%(含上課態度、隨堂測驗及作業)
(二)一、二次定期考查各佔15%
(三)第三次定期考查佔30%
|
||||||
教學省思
|
|||||||
高英高級工商職業學校國文科教案
單元名稱
|
漁父
|
班 級
|
三年級正規班
|
人 數
|
|||
教材來源
|
龍騰國文(高職版第5冊第1課)
|
時 間
|
250分鐘
|
授課教師
|
國文科教師
|
||
教學內容
|
1.了解屈原寫《漁父》的動機、寫作過程與理想。
2.認識屈原其人以及所處時代背景。
|
||||||
教學目標
|
1.使學生了解史書型式,如通史、斷代史。
2.了解何謂「序跋體」。
3.了解修纂史書對國家的重要性以及重大意義。
|
||||||
教學方法
|
講述、討論、問答、撰寫
|
||||||
教學資源
|
教科書、作業本、複習評量、黑板、粉筆
|
||||||
教
學
目
標
|
單元目標
|
具體目標
|
|||||
四、認知方面:
1.深入了解屈原及《漁父》在中國文學上的地位。
2.了解史學在中國文學上的象徵意涵。
3.了解並能辨別設問、借代和引用。
五、技能方面:
4.能以正確的讀音、優美的語調朗讀本文。
5.能擇一事件,記錄並述其前因後果。
六、情意方面:
6.《漁父》賞析。
|
1-1了解何謂「序跋體」以及《臺灣通史》在史學上的地位。
2-1了解史學家的超脫世俗。
3-1辨別借代代指何物、設問的激問、詰問和疑問與明引和暗用。
4-1認識本課生難字詞。
5-1能了解本文情意,並客觀記錄某一事件的前因後果。
6-1認識作者透過《漁父》,所表達對土地的感情。
|
||||||
教 學 重 點
|
1.引起動機。
|
||||||
2.講述題解、作者和第一段注釋。
|
|||||||
3.第一~二段課文講解與注釋解說。
|
|||||||
4.第三~四段課文與注釋講解。
|
|||||||
5.第四~六段課文與注釋講解。
|
|||||||
6.本文重點歸納,實力評量講解與分析。
|
|||||||
作業及評量內容
|
一、每課範文教完後,應作學習效果評量,藉以測知學生學習及自我教學績效。
二、課後作業應完成並繳交批閱。
三、考試:分平時測驗、定期考查。
四、評量方式:隨堂測驗、課後作業、個人生活常規表現、學習精神態度、定期考試評量。
五、評分標準:
(一)平時成績佔40%(含上課態度、隨堂測驗及作業)
(二)一、二次定期考查各佔15%
(三)第三次定期考查佔30%
|
||||||
教學省思
|
|||||||
高英高級工商職業學校國文科教案
單元名稱
|
勞山道士
|
班 級
|
三年級正規班
|
人 數
|
|||
教材來源
|
龍騰國文(高職版第五冊第5課)
|
時 間
|
250分鐘
|
授課教師
|
國文科教師
|
||
教學內容
|
1.了解蒲松齡生平及其創作的動機與背景。
2.簡述中國小說流變。
3.了解聊齋誌異的內容、藝術特色及其價值。
|
||||||
教學目標
|
1.認識《聊齋誌異》的特色與價值。
2.認識短篇小說的情節結構。
3.體悟對學識智能應有的「潔持」態度。
|
||||||
教學方法
|
講述、討論、問答、撰寫
|
||||||
教學資源
|
教科書、作業本、複習評量、黑板、粉筆
|
||||||
教
學
目
標
|
單元目標
|
具體目標
|
|||||
七、認知方面:
1.了解蒲松齡生平及其創作的動機和時代背景。
2.概述《聊齋誌異》的內容、藝術特色及其價值。
3.在學生舊有的小說認知上,簡述中國小說演變史。
八、技能方面:
4.能理解故事與寓意相結合的敘事技巧。
九、情意方面:
5.能領會蒲松齡對世道人心的針砭及其理想。
6.能體悟勞山道士中所寄寓的為人處事之道。
7.能體會意志堅定、刻苦耐勞的學習精神。
|
1-1能了解蒲松齡生活與寫作的艱苦,進而了解《聊齋誌異》傳達的寓意。
1-2清代八股取士的目的,以及對思想的殘害。
2-1能說出蒲松齡寄託於《聊齋誌異》的情思。
3-1能了解文言小說的流變。
4-1能說出隱含於寓言內的寓意,以及寫作技巧。
5-1能從<勞山道士>一課警惕自己,並達到內省的目的。
6-1能觀察社會中的人性弱點,在批判之餘,亦懂得憐憫。
7-1能在生活中實踐刻苦耐勞,再困境中也能堅定不移,堅持理想。
|
||||||
教 學 重 點
|
1.引起動機。
|
||||||
2.講述題解與作者,以及《聊齋誌異》在小說史上的地位。
|
|||||||
3.第一~二段課文與注釋解說。
|
|||||||
4.第三段課文與注釋解說。
|
|||||||
5.第四~五段課文注釋解說。
|
|||||||
6.本文重點歸納,實力評量講解與分析。
|
|||||||
作業及評量內容
|
一、每課範文教完後,應作學習效果評量,藉以測知學生學習及自我教學績效。
二、課後作業應完成並繳交批閱。
三、考試:分平時測驗、定期考查。
四、評量方式:隨堂測驗、課後作業、個人生活常規表現、學習精神態度、定期考試評量。
五、評分標準:
(一)平時成績佔40%(含上課態度、隨堂測驗及作業)
(二)一、二次定期考查各佔15%
(三)第三次定期考查佔30%
|
||||||
教學省思
(下次教學我應該…)
|
|||||||
高英高級工商職業學校國文科教案
單元名稱
|
馮諼客
|
班 級
|
三年級正規班
|
人 數
|
|||
教材來源
|
龍騰國文(高職版第五冊附錄一)
|
時 間
|
250分鐘
|
授課教師
|
國文科教師
|
||
教學內容
|
1.認識《戰國策》以及其在文史上的地位。
2.了解<馮諼客孟嘗君>一文的敘事技巧和文章風格。
3.明白馮諼經營的政治謀略。
|
||||||
教學目標
|
1.認識歷史散文(史傳散文)。
2.懂得以文字型塑人物的鮮活形象。
3.重要的國學及文化常識。
|
||||||
教學方法
|
講述、討論、問答、撰寫
|
||||||
教學資源
|
教科書、作業本、複習評量、黑板、粉筆
|
||||||
教
學
目
標
|
單元目標
|
具體目標
|
|||||
十、認知方面:
1.認識《戰國策》及史學概述之國學常識。
2.了解戰國時代的社會背景與養士風氣。
3.了解《戰國策》中的縱橫之術,以及本文中馮諼「市義」的策略。
十一、
技能方面:
4.學習先抑後揚的敘事方法。
5.學習敘事中以對話推動情節、型塑人物個性的寫作技巧。
6.學習婉曲修辭的用法。
十二、
情意方面:
7.培養沉著冷靜、謀定而後動的工夫。
8.體會馮諼為孟嘗君在亂局中保其地位和影響力,實著眼於「進可攻,退可守」的策略,以增強自我優勢。
9.能在多變的世事中,為自己找到應對策略。
|
1-1能說出相關史學常識。
2-1能領略戰國時代風起雲湧、人才輩出的氣氛。
3-1能了解戰國縱橫家的奇謀權術。
4-1能說出採先抑後揚敘事的優點。
5-1能在創作中利用對話展現人物性格。
6-1能在生活與寫作中運用婉曲修辭。
7-1能以自身為例,說明謀定而後動的好處。
8-1能觀察台灣在全球經濟、政治和文化發展上的策略,思考如何深耕在地,提高自我優勢。
9-1面對日益艱困的就業市場,能在其中展現自我價值,並終身學習,保持優勢。
|
||||||
教 學 重 點
|
1.引起動機。
|
||||||
2.介紹《戰國策》與春秋戰國的養士之風與當時政治情勢,以及百家爭鳴的盛況空前。
|
|||||||
3.講述第一~第二段課文與注釋。
|
|||||||
4.講述第三~四段課文與注釋。
|
|||||||
5.講述第五段課文與注釋以及自我評量習題。
|
|||||||
6.本文重點歸納,實力評量講解與分析。
|
|||||||
作業及評量內容
|
一、每課範文教完後,應作學習效果評量,藉以測知學生學習及自我教學績效。
二、課後作業應完成並繳交批閱。
三、考試:分平時測驗、定期考查。
四、評量方式:隨堂測驗、課後作業、個人生活常規表現、學習精神態度、定期考試評量。
五、評分標準:
(一)平時成績佔40%(含上課態度、隨堂測驗及作業)
(二)一、二次定期考查各佔15%
(三)第三次定期考查佔30%
|
||||||
教學省思
(下次教學我應該…)
|
|||||||
高英高級工商職業學校國文科教案
單元名稱
|
現代詩選
|
班 級
|
三年級正規班
|
人 數
|
|||
教材來源
|
龍騰國文(高職版第5冊第8課)
|
時 間
|
250分鐘
|
授課教師
|
國文科教師
|
||
教學內容
|
1.了解現代詩的發展及與余光中同期之著名的詩人。
2.介紹余光中之生長歷程與其文學之路,了解其文學創作的觀點及特色。
3.著重認識余光中詩作的特色。
|
||||||
教學目標
|
1.使學生認識,並懂得欣賞現代詩選的寫作特色。
2.了解詠物、觀物、寫物的能力。
3.了解現代詩選的演變。
|
||||||
教學方法
|
講述、討論、問答、撰寫
|
||||||
教學資源
|
教科書、作業本、複習評量、黑板、粉筆
|
||||||
教
學
目
標
|
單元目標
|
具體目標
|
|||||
十三、
認知方面:
1.了解現代詩的發展。
2. 認識余光中的生平概要。
3. 了解余光中的創作理念。
十四、
技能方面:
4. 認識詩中詠物技巧的使用。
5. 認識詩中歌詠歷史人物的技巧。
6. 學習如何善用修辭以豐富詩意。
十五、
情意方面:
7. 培養觀物與寫物的能力。
8.體會作者詠人懷古而生發的情操。
9. 培養欣賞現代詩作品的能力。
|
1-1簡介現代詩發展的過程。
2-1能說出本課的寫作背景及時代。
3-1能指出本文所舉的事例,並詳述其關聯。
4-1任取一物或一景,此景物若能以久經觀察、醞釀
者最好。
5-1能正確運用本課與學習有關的修辭。
6-1能在生活中實踐正確的生活態度。
7-1能利用相關寫作手法。
8-1能體會詠人懷物的情操。
9-1能欣賞現代詩作。
|
||||||
教 學 重 點
|
1.引起動機。
|
||||||
2.介紹何謂現代詩及其特色,以及講述題解與作者。
|
|||||||
3.旗的課文與注釋解說。
|
|||||||
4. 飄給屈原課文與注釋解說
|
|||||||
5. 本文重點歸納,實力評量講解與分析。
|
|||||||
作業及評量內容
|
一、每課範文教完後,應作學習效果評量,藉以測知學生學習及自我教學績效。
二、課後作業應完成並繳交批閱。
三、考試:分平時測驗、定期考查。
四、評量方式:隨堂測驗、課後作業、個人生活常規表現、學習精神態度、定期考試評量。
五、評分標準:
(一)平時成績佔40%(含上課態度、隨堂測驗及作業)
(二)一、二次定期考查各佔15%
(三)第三次定期考查佔30%
|
||||||
教學省思
|
|||||||
高英高級工商職業學校國文科教案
單元名稱
|
裨海紀遊選
|
班 級
|
三年級正規班
|
人 數
|
|||
教材來源
|
龍騰國文(高職版第5冊附錄二)
|
時 間
|
250分鐘
|
授課教師
|
國文科教師
|
||
教學內容
|
1.了解清朝康熙年間,台灣開發的景況。
2.了解裨海紀遊選的價值。
3.透過文化了解歷史的意義。
|
||||||
教學目標
|
1.了解清朝康熙年間,台灣開發的景況。
2.了解裨海紀遊選的價值。
3.透過文化了解歷史的意義。
|
||||||
教學方法
|
講述、討論、問答、撰寫
|
||||||
教學資源
|
教科書、作業本、複習評量、黑板、粉筆
|
||||||
教
學
目
標
|
單元目標
|
具體目標
|
|||||
十六、
認知方面:
1.了解清朝康熙年間,台灣開發的
景況。
2. 了解裨海紀遊選的價值。
3. 由文化、歷史意義,啟迪學生對
甲午割據前台灣樣貌的基本認
知。
十七、
技能方面:
4. 學習類似田野調查的文化采風
書寫模式。
5.學習以韻文與散文相輝映的書寫
方式。
十八、
情意方面:
6.藉由郁永河採硫的經過,培養學生不畏艱難、勇於任事的積極台度。
7.培養學生對台灣土地的認同。
|
1-1能了解台灣的開發歷史及當時狀態。
2-1能說出本文所代表的相關文學價值。
3-1能認識文中虛字的用法,通順的寫出或唸出課文的白話語譯。
4-1能了解田野調查這類探索活動所衍生出的學習樂趣。
5-1能了解何謂韻文及散文。
6-1能完成一篇遊記,並對生活周遭的事物課以產生
勇敢面對的情操。
7-1能與同學分享台灣最令人感動的人、事、物。
|
||||||
教
學
重
點
|
1.引起動機。
|
||||||
2.了解清朝康熙年間,台灣開發的景況。
|
|||||||
3.第一~二則課文解釋。
|
|||||||
4.第三~四則課文解釋。
|
|||||||
5.本文重點歸納,實力評量講解與分析。
|
|||||||
作業及評量內容
|
一、每課範文教完後,應作學習效果評量,藉以測知學生學習及自我教學績效。
二、課後作業應完成並繳交批閱。
三、考試:分平時測驗、定期考查。
四、評量方式:隨堂測驗、課後作業、個人生活常規表現、學習精神態度、定期考試評量。
五、評分標準:
(一)平時成績佔40%(含上課態度、隨堂測驗及作業)
(二)一、二次定期考查各佔15%
(三)第三次定期考查佔30%
|
||||||
教學省思
|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